熊志恒(1965-),男,湖北襄樊人。主任医师,襄阳中医名师,中医专家,行政院长,享受政府津贴,襄阳隆中名医。本人曾于1984年10月至2000年10月在部队54674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于2000年11月至2020年8月在襄阳市襄州区中医医院从事门诊中医工作,并于2004年5月因工作表现突出和业务能力出众被升任为襄州区中医医院业务院长兼任中医门诊主任。从事临床工作三十多年,临床经验丰富。主攻多种疑难杂症的临床治疗和科研,多种癌症的中医治疗,胃病、各种顽固性皮肤病比如牛皮癣、结节性湿疹、带状疱疹、顽固性皮癣、尖锐湿疣等,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病、颈椎病、肩周炎、肾结石、顽固性糖尿病、肺气肿、哮喘、癫痫、精神障碍、睡眠障碍、帕金森综合征、老年痴呆、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慢性妇科病、慢性鼻炎、小儿支气管炎、乳腺增生、不育不孕症、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偏头痛、面瘫、中风偏瘫、半身不遂等各种顽固性疾病。
特色疗法研究:中医肿瘤研究
肿瘤为西医学病名,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中医多称肿瘤之为癌病,是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基本特征。中医对肿瘤认识较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瘤”的记载,属于癥瘕积聚的范畴,中医认为是由于痰核所致。中医古医籍中根据各种癌病的临床特点而予以相应的命名。如甲状腺肿瘤叫石瘿,肝癌类叫肝积,乳腺类叫乳岩,肠癌类叫肠蕈,肺癌类叫肺积,食管癌类叫噎膈,胃癌类叫反胃、呕吐,此外还有积聚、癥瘕、石疽、伏梁等病名的记录。“积聚”指的是各种内脏在内的胸腹部肿块,“徵瘕”指的是下腹部及盆腔肿块,“石疽”指的是恶性淋巴瘤,“伏梁”指的是胰腺肿瘤,另外还有“舌菌”“翻花疮”“瘿瘤”等等。
诊断是治疗的前提。
由于中医药抗肿瘤治疗有其独到之处,一方面可以作为手术、放疗和化疗的辅助治疗,另一方面可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因此,在中医药抗肿瘤临床实践中,发挥中医诊断的特点是中医药抗肿瘤的依据和基础。
中医肿瘤诊断与中医诊断学一样,包括四诊和辨证两个方面的内容。它包括从最初接触病人到最后完成辨证分析这一完整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第一阶段是四诊,第二阶段是辨证分析。四诊就是通过望、闻、问、切收集肿瘤病人各方面的病情信息,这是辨证的基础;辨证则是根据四诊所得的各种病情信息,按中医理论,采用八纲、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等多种辨证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和综合,发现疾病的本质和症结所在,直接指导肿瘤的临床治疗。
治疗方式
中医治疗肿瘤主要有汤剂、中成药、针灸、外治等方法,尤其在肿瘤相关并发症的治疗中优势明显,比如止痛、缓解恶性胸腹水、治疗肠梗阻、缓解末梢神经炎、治疗皮疹、止呕通便等。同时,配合食疗往往还能起到长期康复保健的作用。
优势
1.效果理想:
中医治疗肿瘤最大的优势在于预防肿瘤的复发,中医中药在预防和减轻放、化疗及其他西医治疗手段所导致的各种毒副作用方面有明确的作用,中医更注重从病人的整体调理,为病人缓解病情的同时,改善病人的体质,提高抗肿瘤免疫机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价格优势:
与西医高昂的手术费和药物费不同,利用中草药防治肿瘤更平价,秉持让老百姓也能看得起病的原则,中医治疗很大程度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
学术贡献:任职期间曾先后发表多篇医疗科研论文,多次荣获医疗科研论文进步奖和医疗科研论文科技成就奖项。
2010年1月在《中国健康报》医疗杂志上发表《乳癖汤治疗乳腺增生》论文。
2010年8月在《中外医疗》杂志论坛上发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配合中药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疗效与观察》。
2011年4月在《中国健康报》医疗杂志上发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2011年12月在《中国健康报》医疗杂志上发表《哮喘膏敷贴治疗哮喘、支气管炎2000例》。
2012年6月在《中国美容医学》杂志上发表《中药结合克念菌素治疗前列腺肥大症》等论文。
获得荣誉:
2014年先后被评为襄阳市“优秀干部”,襄阳市“中医名师”。
2015年先后荣获襄阳市医疗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襄阳“隆中名医”称号。
2018年被评选为襄阳“鹿门名医”。
2017年9月份和2018年9月份先后分别担任《国医名师传承弟子》和《现代中医内科辨证诊疗学》这两本医疗书籍的主编委员会委员。曾先后当选为襄阳市中医药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襄阳市中医药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襄阳市中医药学会第一届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22年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副主任医师,主攻中国肿瘤研究。
2022年担任九州华夏国医网名誉顾问。
2023年担任华医国粹特约顾问。